测试流程体系
软件测试模型
V 模型
- V 模型是瀑布模型的一种改进
- V 模型标明了测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
V 模型步骤
- 需求分析:需求文档
- 概要设计:系统架构、模块划分、模块与模块之间的接口
- 详细设计:模块内部实现的逻辑和方法
- 编码:用代码实现设计的内容
- 单元测试:测试代码中最小模块是否符合详细设计
- 集成测试:测试各个模块组成到一起后是否可以正常使用
- 系统测试:测试已经集成在一起的产品是否符合需求文档中的要求
- 验收测试:测试产品是否符合用户的需求
V模型的优缺点
- 优点
- 既有底层测试又有高层测试
- 将开发阶段清楚的表现出来,便于控制开发的过程
- 缺点
- 容易让人误解为测试是在开发完成之后的一个阶段
- 由于它的顺序性,当编码完成后,正式进入测试时,这是发现的一些 bug 可能不容易找到其根源,并且代码修改起来很困难
- 如果需求变更较大,导致要重复变更需求、设计、编码、测试,返工量大
W 模型
- W 模型明确表示出了测试与开发的并行关系
- W 模型中测试伴随着整个软件开发周期,并且测试的对象不仅仅是程序,需求和设计同样要测试
W 模型优缺点
- 优点
- 将测试贯穿到整个软件的生命周期中,且除了代码要测试,需求、设计等都要测试
- 更早的介入到软件开发中,能尽早的发现缺陷并修复
- 测试与开发独立起来,并与开发并行
- 缺点
- 无法支持迭代的开发模型
- 对有些项目,开发过程中根本灭有文档产生,故 W 模型无法使用
- 对于需求和设计的测试技术要求很高,实践起来很困难
H 模型
- 软件开发中需求、设计、编码等活动被分阶段执行,但是实践中,他们并不是完全串行的,他们之间更多时候是交叉进行的,更多的是迭代执行
- 把测试活动完全独立出来,形成一个完全独立的流程,将测试准备活动和测试执行活动清晰地体现出来
H 模型优缺点
- 优点
- 软件测试完全独立,贯穿整个生命周期,且与其他流程并发进行
- 软件测试活动可以尽早准备、尽早执行,具有很强的灵活性
- 缺点
- 测试就绪点分析困难
- 对于整个项目组的人员要求非常高
软件测试工作流程
传统测试流程
- 单元测试=》集成测试=》冒烟测试=》系统测试=》回归测试=》验收测试
系统测试流程
- 需求分析=》测试计划=》测试设计=》用例评审=》测试执行=》bug 管理=》发布维护
Bug 管理流程
- 提交缺陷=》指派缺陷=》确认缺陷=(是)》推迟处理=(否)》缺陷处理=》回归缺陷=(通过)》关闭缺陷
- 确认缺陷= (否)》回归缺陷=(未通过)》重新打开=》确认缺陷
- 退出处理=(是)》遗留缺陷后续处理=》处理缺陷
测试左移和测试右移
测试左移
- 左移是往测试之前的开发阶段移
- 测试团队在软件开发周期早期就开始介入
- 对代码进行测试
- 从发现 bug 到预防 bug
测试左移 - 质量保障手段
- 代码评审:code review
- 代码审计
- 单元测试
- 自动化冒烟测试
- 研发自测
测试右移
测试右移 - 线上监控
- 闭环的线上问题反馈 - 检查 - 解决 - 更新流程
- 更便捷的日志查看、回传服务
- 丰富有效的 log,便于问题的快速定位
- 丰富的监控指标(例如业务异常点指标)
- 业务便捷(例如短信发送等)
- 关键指标每日监控(服务器指标)
- 生产数据监控(警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