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ef out_func(): out_n = 100 def inner_func(): out_n = 200 print("inner:",out_n) print("outer1:",out_n) inner_func() print("outer2:",out_n) return inner_func if __name__ == '__main__': of1 = out_func() of1() 分析下执行顺序

在这段代码中,首先定义了一个外部函数out_func,在该函数中定义了一个变量out_n并赋值为100,然后定义了一个内部函数inner_func,在内部函数中将out_n重新赋值为200,并输出inner_func函数内的out_nout_func函数内的out_n。接着调用内部函数inner_func,并在out_func函数内输出out_n的值。最后将内部函数inner_func作为返回值返回,并再次调用返回的函数。

下面是代码的执行顺序分析:

  1. 调用out_func(),会执行该函数内部的代码:

    • 在函数内部重新定义out_n为100
    • 定义内部函数inner_func
    • 输出“inner: 200”,因为内部函数inner_func内将out_n重新赋值为200
    • 输出“outer1: 100”,因为在out_func函数内部的out_n仍然是100
    • 调用inner_func(),再次输出“inner: 200”
    • 输出“outer2: 100”,因为在out_func函数内部的out_n仍然是100
    • 将内部函数inner_func作为返回值返回给of1
  2. 调用of1(),执行调用返回的内部函数:

    • 内部函数inner_func内的out_n重新赋值为200,输出“inner: 200”

因此,最终的输出结果为:

inner: 200
outer1: 100
inner: 200
outer2: 100
inner: 200

希望以上分析能够帮助理解代码执行顺序,如果有任何疑问,请随时向我提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