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现了非本系统的缺陷,在管理平台是怎么登记缺陷的,缺陷管理是怎么流转的?

在缺陷管理平台中,通常有以下步骤来登记和流转缺陷:

  1. 登记缺陷:缺陷管理平台通常提供一个表单或界面,用于填写和提交缺陷信息。在登记缺陷时,需要提供相关信息,如缺陷的描述、影响范围、重现步骤、附加文件等。

  2. 缺陷分类和优先级:在登记缺陷后,缺陷管理平台会根据预设的分类和优先级规则,将缺陷进行分类和确定优先级。这有助于后续缺陷的处理和分配。

  3. 分配责任:接下来,缺陷管理平台将对缺陷进行分配,即将缺陷分配给相应的负责人或团队进行处理。这通常涉及将缺陷指派给相关的开发人员或测试人员。

  4. 缺陷处理:负责人或团队会根据缺陷的具体情况进行处理。这可能包括重现缺陷、分析根本原因、修复缺陷代码、进行测试验证等。

  5. 更新缺陷状态:一旦缺陷处理完毕,负责人会在缺陷管理平台中更新缺陷的状态,例如 “已修复”、“待验证” 等。同时,可以添加注释或附加文件来记录相关的处理和测试信息。

  6. 缺陷回归和验证:经过修复后,缺陷需要进行回归测试和验证。测试人员会再次执行相关测试用例,确保缺陷是否已经修复并且没有引入新的问题。

  7. 缺陷关闭或重新打开:如果回归测试和验证通过,缺陷可以被关闭。然而,如果问题仍存在或者引入了新的问题,缺陷可能会重新打开,并需要再次处理。

总的来说,缺陷管理平台提供了一个集中式管理和跟踪缺陷的系统,帮助团队有效地登记、分配、处理和跟踪缺陷。其中涉及到多个环节和相关人员的协同工作,以确保缺陷得到妥善处理并进行有效的验证。

希望以上信息对你有所帮助!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,请随时提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