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言
现在大部分系统前后端架构是分离的,接口作为前后端数据交互的,它的质量是必须要通过接口测试去保障的。
而且根据测试金字塔,也能看出接口测试要比传统的 UI 测试更加的底层,有着低成本高回报的优势。通过测试接口,不光可以保证接口本身的质量,也可以保证业务逻辑的正确性。
完整的接口测试不仅要校验接口能否调通,还要校验各种组合场景、异常场景、输入参数合法性有效性和边界值、接口安全、接口性能等。
业务逻辑的验证考虑不同的业务场景,流程的逻辑是什么样的,什么样的参数会有什么样的结果,从而进行多场景覆盖。
回答思路
使用接口用例覆盖业务逻辑的时候,需要先把需要覆盖的业务场景梳理出来。
接口测试的业务场景如何梳理呢?
可以参考场景法,先构造出要验证的业务逻辑,然后梳理出对应业务逻辑涉及到的接口,再把这些接口进行组合,完成业务场景的构建。
而且在界面上可能限制了一些异常的操作。但是接口不同,可以绕过前端界面的限制,设计各种和业务逻辑相关的异常场景。比如不同状态、异常操作顺序、异常操作次数、权限异常、极限条件的场景等等。
在接口业务校验的时候,除了要校验接口响应中的结果之外,还要到验证数据库中真实的值是否符合预期。同时可以通过其它相关业务接口,验证通过接口是否成功实现了业务场景。总结起来就是通过响应结果进行校验、到数据库进行校验、通过其它接口校验。
这样就可以成功的通过接口测试去覆盖业务逻辑了。